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臺灣高等法院

:::

26_少年刑事案件假釋後付保護管束,成年後另犯他罪經合併定執行刑並重新核定假釋付保護管束,關於少年前科紀錄塗銷,應以何者保護管束期滿為準?

字型大小:

一、提案機關:臺灣高等法院(司法院少年及家事廳交付討論)

二、法律問題:

少年刑事案件之少年假釋後付保護管束(下稱少刑保護管束),假釋期間,因其成年後另涉刑事案件而經法院定應執行刑確定,並經法務部重新核准假釋在案,嗣經地方法院裁定假釋中付保護管束(下稱定應執行刑後保護管束),保護管束期間因而延長。則少年前案紀錄認定塗銷之時間應以少刑保護管束期滿,抑或定應執行刑後保護管束期滿為基準?

三、討論意見:

甲說:應以少刑保護管束期滿為基準。

㈠少年受少年事件處理法第29條第1項之處分執行完畢2年後;受保護處分或刑之執行完畢或赦免3年後;或受不付審理或不付保護處分之裁定確定後,視為未曾受各該宣告。少年有前項情形者,少年法院應通知保存少年前案紀錄及有關資料之機關、機構及團體,將少年之前案紀錄及有關資料予以塗銷,少年事件處理法(下稱少事法)第83條之1第1項及第2項分別定有明文。

㈡依少事法第83條之1文義,塗銷之前案包含第29條第1項不付審理與第42條第1項保護處分等保護事件,以及少年刑事案件等紀錄,未包含少年成年後涉犯之刑事案件。

㈢題旨所示情形,少年成年後另涉刑事案件,非屬少事法第83條之1所示塗銷之範疇。此外,少刑保護管束期滿之時間較短,較有利少年之復歸。準此,少年前案紀錄認定塗銷之時間應以少刑保護管束期滿為基準。

乙說:應以定應執行刑後保護管束為基準。

㈠依少年事件處理法施行細則第18條本文規定:「本法所稱之少年前案紀錄及有關資料,係指保存機關、機構及團體依其業務就本法第83條之1第1項事件或案件所建立之移送、調查、偵查、審理、執行之紀錄」。復依少年前案紀錄及有關資料管理辦法第3條第1項規定:「應塗銷之少年前案資料:指本法施行細則第18條所定少年前案紀錄及有關資料中,足以使閱者經由該項資料知悉其人為少年保護事件或少年刑事案件(以下合稱少年事件)少年之紀錄、電磁紀錄、卷宗、有關資料及其備份檔案。」。

㈡再者,兒童權利公約第40條第2項(b)第7目、兒童權利公約第10號一般性意見第66段及聯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準規則(北京規則)第8點、第21點,均揭示保障少年隱私權,以避免其受污名或烙印之意旨。應認定應執行刑後保護管束之相關裁定或文書,足以特定少年刑事案件之少年身分,核屬應塗銷之少年前案資料。

㈢題旨所示情形,少年成年後另涉刑事案件,於定應執行刑時,應敘明少年刑事案件及通常刑事案件,該裁定內容足以使閱者知悉其人為少年。其次,地方檢察署據以核發執行指揮書;以及地方法院裁定假釋付保護管束等等文書內容,均涉及少年刑事案件執行案號。此外,少年刑事案件與普通刑事案件合併定應執行刑後,二案已混同無從分割各別計算刑期,且該少年有期徒刑所餘刑期內未經撤銷假釋者,其未執行之刑,亦以已執行論。從而,定應執行刑後保護管束之相關裁定或文書既屬應塗銷之少年前案資料,故少年前案紀錄認定塗銷之時間應以定應執行刑後保護管束為基準。

初步研討結果:多數採乙說。

四、審查意見:

採乙說(實到:23人、甲說:6票、乙說:17票),補充理由如下:

㈠依少年事件處理法第83條之1第1項、第2項規定少年前案紀錄之塗銷起算時點,主要係以執行完畢為準。所謂執行完畢,其在監獄執行期滿者,固不待言;如係經假釋出監者,依刑法第79條第1項前段之規定,須在無期徒刑假釋後滿20年,或在有期徒刑所餘刑期內未經撤銷假釋者,其未執行之刑,始得以已執行論。如經撤銷假釋,自不得以已執行論。而二以上徒刑併執行者,刑法第77條所定最低應執行之期間,合併計算之;依規定合併計算執行期間而假釋者,在有期徒刑所餘刑期內未經撤銷假釋,其未執行之刑,以已執行論之期間,亦合併計算之,刑法第79條第1項前段、第79條之1第1項、第3項亦有規定。故在二以上徒刑合併執行之情形,即無從將合併執行之刑期割裂,假釋期間亦同,必合併計算之假釋期滿,未經撤銷假釋,始得謂執行完畢。

㈡依題設刑事案件之少年假釋後付保護管束(下稱甲案),假釋期間,成年後另犯刑事案件(下稱乙案),甲、乙案經法院合併定應執行刑,經法務部重新核准假釋,法院裁定假釋中付保護管束,所犯少年刑事案件(即甲案)之殘刑,既業與乙案合併定執行刑,而享有部分減刑及刑期因合併定執行而縮減之利益[1],依上開意旨,自應以定應執行刑後保護管束期滿,未經撤銷假釋時始為執行完畢。從而,依少年事件處理法第83條之1第1、2項規定,甲案少年前科紀錄塗銷,亦須待所定應執行刑後保護管束期滿日計算。

----------------------------------------------------------------------------------------------------------------

[1] 臺灣臺南地方法院109年度少聲字第1號刑事裁定意旨。

----------------------------------------------------------------------------------------------------------------

五、研討結果:

採乙說(實到:71人、甲說:16票、乙說:50票)。

六、相關法條:

少年事件處理法第83條之1,少年事件處理法施行細則第18條,少年前案紀錄及有關資料管理辦法第3條,兒童權利公約第40條第2項,兒童權利公約第10號一般性意見第66段,聯合國少年司法最低限度標準規則(北京規則)第8點、第21點。

七、參考資料:

無。

  • 發布日期:114-03-12
  • 更新日期:114-03-14
  • 發布單位:臺灣高等法院文書科
回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