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 Enter 到主內容區
:::

臺灣高等法院

:::

24_簡易程序求刑協商,被告與檢察官達成刑度合致後,於法院宣判前,被告撤銷協商合意另為求刑,法院應如何處理?

字型大小:

一、提案機關:臺灣雲林地方法院

二、法律問題:

甲犯駕駛動力交通工具而吐氣所含酒精濃度達每公升0.25毫克以上之罪,經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第一審法院行訊問程序,甲自白犯罪並請求法院量處有期徒刑3月,檢察官當庭表示同意,而向法院求刑有期徒刑3月。嗣於法院判決前,甲具狀請求法院改量處有期徒刑2月,法院可否逕以簡易判決判處有期徒刑2月?

三、討論意見:

甲說:否定說。

㈠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第3項規定:「被告自白犯罪未為第1項之表示者,在審判中得向法院為之,檢察官亦得依被告之表示向法院求刑或請求為緩刑之宣告。」同條第4項規定:「第1項及前項情形,法院應於檢察官求刑或緩刑宣告請求之範圍內為判決。但有左列情形之一者,不在此限︰一、被告所犯之罪不合第449條所定得以簡易判決處刑之案件者。二、法院認定之犯罪事實顯然與檢察官據以求處罪刑之事實不符,或於審判中發現其他裁判上一罪之犯罪事實,足認檢察官之求刑顯不適當者。三、法院於審理後,認應為無罪、免訴、不受理或管轄錯誤判決之諭知者。四、檢察官之請求顯有不當或顯失公平者。」同法第452條規定:「檢察官聲請以簡易判決處刑之案件,經法院認為有第451條之1第4項但書之情形者,應適用通常程序審判之。」準此,被告甲既然已於審判中與檢察官達成求刑協商合意,法院自應於檢察官求刑之範圍內(即有期徒刑3月)判決,如法院認為檢察官之求刑顯有不當或顯失公平,而有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第4項但書第4款之情形,亦應依同法第452條規定適用通常程序審判,不得逕以簡易判決判處有期徒刑2月。

㈡按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所定簡易程序求刑協商制度,不論其第1項「偵查中求刑協商」或第3項「審判中求刑協商」,皆在擴大簡易程序力求迅速審結之功能,同條第4項乃定明除有該條但書情形外,法院判決時,應受檢察官求刑或緩刑請求範圍之限制。又基於已尊重當事人意願而為判決,同法第455條之1第2項復規定:「依第451條之1之請求所為之科刑判決,不得上訴。」此所謂「依第451條之1之請求」,自包括該法條第1項「偵查中求刑協商」及第3項「審判中求刑協商」所為之科刑判決,皆不得上訴,以落實此等輕微明確案件早日定讞之立法目的(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6861號判決意旨參照)。次按當事人依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第1項或第3項規定表示願受科刑範圍(指被告)或為求刑或為緩刑宣告之請求(指檢察官)者,法院如於被告所表示範圍內科刑,或依檢察官之請求(求刑或請求宣告緩刑)為判決者,依第455條之1第2項規定,各該當事人不得上訴(法院辦理刑事訴訟簡易程序案件應行注意事項第12項),乃採「禁反言」之方式立論。質言之,被告於偵查中向檢察官表示願受科刑之範圍,經檢察官據以向法院為具體求刑者,或被告於審判中逕向法院為科刑範圍之具體表示並經檢察官同意為求刑者,如法院於其表示之範圍內為科刑判決時,被告對之即不得上訴;再者,檢察官於偵查中或審判中依被告之表示為基礎,向法院為具體之求刑者,如法院就求刑之範圍而為科刑判決時,檢察官對之亦應不得上訴(最高法院95年度台非字第281號判決意旨參照)。

㈢由上可知,簡易程序之求刑協商程序,立法意旨乃考量簡易判決處刑限於刑罰效果較為輕微之「虛刑」,為使此等輕微明確之案件早日定讞,規定法院依當事人協商合意所為之科刑判決不得上訴,更採取「禁反言」之設計,於檢察官同意適用簡易判決協商程序之前提下,雙方雖未能達成協商合意,惟法院依照被告願受科刑範圍或者檢察官求刑範圍為科刑判決,各該當事人不得上訴。又簡易程序與協商程序有別,並無類似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第2項被告得撤銷協商合意之規定,立法者應是認為簡易判決刑罰效果較為輕微,不僅當事人達成協商合意時不得上訴,即使當事人未能達成協商合意,也採取禁反言之方式限制一方當事人上訴,在在可見為使輕微明確簡易判決處刑案件儘速定讞之規範意旨,當無任令當事人一方撤銷簡易判決求刑協商合意或量刑表示之理,以免有違禁反言原則,也有失簡易判決追求迅速審結確定之功能。

㈣綜上,被告甲不得撤銷原與檢察官達成求刑協商合意,法院除非依同法第452條規定適用通常程序審判,否則仍應受上開求刑協商合意之拘束,是法院本案自不得以簡易判決判處有期徒刑2月。

乙說:肯定說。

㈠按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所定簡易程序求刑協商制度,不論其第1項「偵查中求刑協商」或第3項「審判中求刑協商」,皆在擴大簡易程序力求迅速審結之功能,且於同條第4項定明除有該條但書情形外,法院判決時,應受檢察官求刑或緩刑宣告請求範圍之限制。至於案件如有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第4項但書之情形,因法院並不受檢察官以簡易程序求刑協商之拘束,仍應以通常程序審判之,苟法院誤以簡易程序並依被告之表示或檢察官之請求而為判決者,同法第七編簡易程序,雖未如同法第七編之一協商程序第455條之10第1項但書有例外「得上訴」之明文規定,然為兼顧裁判之正確妥適及當事人之訴訟權益,當事人仍得依法提起上訴,此乃法理所當然(最高法院110年度台上字第1902號判決意旨參照)。準此可知,簡易程序設有求刑協商制度,且依照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2項規定,法院依協商合意所為之簡易判決,當事人均不得上訴,與同法第455條之10第1項前段協商程序所為之協商判決不得上訴之規範效果相同,兩者均具有認罪協商之本質,故簡易程序求刑協商制度未明文規定者,法理上應得參考或者類推適用協商程序之相關規定。

㈡刑事訴訟法第七編之一協商程序中,同法第455條之3第2項前段規定:「被告得於前項程序終結前,隨時撤銷協商之合意。」而同法第七編之簡易程序雖無類似規定,惟亦無同法第455條之3第1項:「法院應於接受前條之聲請後10日內,訊問被告並告以所認罪名、法定刑及所喪失之權利。」之規定。質言之,經當事人雙方合意且被告認罪,檢察官聲請法院改依協商程序判決,法院應於10日內訊問被告,並告以其所認罪名、法定刑及所喪失之權利,而在此程序終結前,被告得隨時撤銷協商之合意,其效果依同法第455條之4第1項第1款規定,法院即不得為協商判決,自無限制被告上訴權可言。相對於此,於簡易程序中,不論是「偵查中求刑協商」或「審判中求刑協商」,均未要求法院應訊問被告,抑或應告以被告所認罪名、法定刑及喪失上訴之權利等,只要法院依照協商合意或者被告表示願受科刑之範圍為簡易判決,被告即不得上訴。兩者相較,簡易判決之求刑協商程序保障顯有不周,在欠缺相當之程序保障下,若又禁止被告撤銷量刑協商合意或者願受科刑範圍之量刑表示,應屬過度追求簡易判決儘速定讞而輕忽被告之訴訟權益。

㈢求刑協商程序所為之簡易判決,依照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2項規定不得上訴,相較於協商判決依照同法第455條之10第1項但書,有規定協商判決例外得上訴之情形,求刑協商之簡易判決一律禁止上訴之法律效果顯非合理,為兼顧裁判之正確妥適及當事人之訴訟權益,仍有例外放寬當事人得提起上訴之必要。在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2項明文規定不得上訴之情形尚且如此,則舉重以明輕,簡易程序中,被告與檢察官達成偵查或審判中求刑協商後,於法院簡易判決處刑前,被告可否撤銷求刑協商合意,法無明文,亦應解為法律並未特別限制被告此部分之訴訟權利,本於簡易程序實質求刑協商程序之規範意旨,應可參考或者類推適用同法第455條之3第2項協商程序之規定,被告仍得隨時撤銷求刑協商之合意。

㈣被告甲雖於簡易程序中,與檢察官達成審判中求刑協商,惟其既於法院簡易判決前撤銷上開協商合意,當事人已無協商合意,檢察官原先之求刑也失其「依被告之表示」基礎,法院即不受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第4項前段「法院應於檢察官求刑或緩刑宣告請求之範圍內為判決」之限制,是法院本案自得以簡易判決判處有期徒刑2月。

初步研討結果:採乙說。

甲說(否定說):5票

乙說(肯定說):11票

四、審查意見:

採乙說(實到:26人、甲說:5票、乙說:18票),補充理由如下:

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為簡易程序求刑協商規定,是一種針對簡易判決處刑案件之類認罪協商,相較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2經檢察官聲請法院同意後始得開啟認罪協商程序,且協商程序終結前被告隨時都可撤銷協商合意(第455條之3第2項),簡易程序求刑協商規定關於被告或檢察官能否撤銷科刑刑期或緩刑宣告之合意,顯然有所缺漏。從比較法之角度,認罪協商在美國法院刑事訴訟程序運用最為頻繁,以愛荷華州而言,刑事案件有95%為有罪答辯(guilty plea)大部分均源於認罪協商審結[1],但傳統上認罪協商被認為是一種契約[2],當事人協商過程中或意思表示合致後,要撤回或撤銷意思表示,應有一定限制。參考美國聯邦刑事訴訟規則(Federal Rules of Criminal Procedure)第11條(D)以下是關於認罪協議程序(Plea Agreement Procedure)後有罪答辯之撤回(withdraw the guilty plea),可區分成不同時期,而對於被告有不同撤回之限制。

----------------------------------------------------------------------------------------------------------------

[1] State of Iowa v. Mychael Richard Patten,  No. 21-0101. Supreme Court of  Iowa. Decided: October 21, 2022.

[2] Robert E. Scott、William J. Stuntz, Plea Bargaining as Contract, 101 Yale L. J. 1909 (1992)

----------------------------------------------------------------------------------------------------------------

㈠在法院尚未接受有罪答辯前,被告可以不附任何理由撤回[3]。

----------------------------------------------------------------------------------------------------------------

[3] 美國聯邦刑事訴訟規則第11條(d)⑴

----------------------------------------------------------------------------------------------------------------

㈡法院接受有罪答辯後宣告刑罰前,倘係因檢方不予追訴或撤銷其他犯行或同意特定刑罰或刑罰範圍,或者某一聯邦量刑準則之條款、政策或量刑因素應否適用之認罪協議遭法院否決者[4],被告可以撤回其有罪答辯;除此之外,被告能提出「合理正當之理由」(fair and just reason)方可撤回有罪答辯。

----------------------------------------------------------------------------------------------------------------

[4] 美國聯邦刑事訴訟規則第11條(d)⑵(A)

----------------------------------------------------------------------------------------------------------------

㈢法院宣告刑罰後,被告不得撤回其有罪答辯,僅得上訴等程序加以救濟。所謂「合理正當之理由」時,法院判斷通常如下:權衡因依賴被告的認罪而對檢方造成的任何損害、是否為糾正明顯不公正(例如欠缺律師辯護、不知道可以判處實際刑罰之情況等[5])、律師不良建議[6]、被告是否聲稱其無辜、被告請求撤回是否有時間上之拖延、撤回對法院造成不便及導致司法資源浪費之程度、有罪答辯有效性要件是否欠缺(出於自願且充分瞭解,並具有事實基礎《factual basis》)等諸多因素[7],惟被告負有舉證責任以證明其撤回之請求係屬合理正當,倘法院准予撤回,得命被告重新答辯或開啟審判程序[8]。

----------------------------------------------------------------------------------------------------------------

[5] Standard 14- 2.1. Plea withdrawal and specific performance(a)、(b), ABA Standards for Criminal Justice: Pleas of Guilty, 3d ed.(1997)

[6] United States v. Davis, 428 F.3d 802 (9th Cir. 2005)

[7] G. Nicholas Herman, Plea Bargaining, 2nd Edition, 2004, Matthew Bender & Company, Inc., 249-250。轉引自蔡名堯,認罪協商研究,出國研究報告,頁23註釋82(94.03)

[8] 蔡名堯,認罪協商研究,出國研究報告,頁23(94.03)

----------------------------------------------------------------------------------------------------------------

題設本案為檢察官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案件,就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求刑程序中,被告與檢察官合意刑罰刑度為有期徒刑3月,此協商過程既非聲請法院同意始可為之,且協議結論亦無庸提請法官是否准駁,亦無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3第1項由法院告知喪失之權利,被告在法院判決前即具狀請求法院改量處有期徒刑2月,即有撤銷求刑之意,則依上開美國法認罪協商被告撤回之規範,自應屬法院未准駁協議前,被告得任意撤回之情況。縱認係屬法院未宣告刑罰前之類型,被告撤銷求刑協議,只是回復簡易程序,亦不致使法院造成不便及導致司法資源浪費,而認具有合理正當理由,以避免被告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2項規定喪失上訴權。

五、研討結果:

採乙說(實到:71人、甲說:0票、乙說:71票)。

六、相關法條:

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第452條。

七、參考資料:

資料1(甲說)

臺灣臺東地方法院94年度東簡字第384號判決要旨:

……本件係依被告於檢察官偵查中表明願受科刑範圍及檢察官之求刑而為科刑判決,依刑事訴訟法第455條之1第2項之規定,被告及檢察官均不得上訴。又被告雖向本院提出書狀表示請從輕量處拘役或專科罰金之刑,併請賜予被告緩刑之宣告,惟按刑事訴訟法並無被告得撤回該同意之規定,應認被告不得撤回此同意,附此敘明。

資料2(甲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08年度交簡上字第67號判決要旨:

……查本案被告於偵查中自白犯行,經檢察官訊以「是否同意由檢察官直接聲請臺灣臺北地方法院以簡易判決處刑,判處你有期徒刑3至4個月,併科罰金3至5萬元,並且不為緩刑之宣告?」,被告表示同意並簽名確認,檢察官即於聲請簡易判決處刑書具體求處對被告科以有期徒刑3至4月,併科罰金3至5萬元等情,有偵訊筆錄及本件聲請簡易判決書在卷可考。再查被告於本院第二審準備程序供稱:伊對於偵查檢察官於偵訊時所提出的問題均了解等語,復於本院第二審審理時供陳:當時在偵訊時同意檢察官直接聲請簡易判決處刑,判處有期徒刑3至4個月,併科罰金3至5萬元,並且不為緩刑之宣告,係出於伊自己的意思表示等語。可知檢察官在偵訊中詢問被告是否同意接受科刑範圍之前,已向被告詳加說明刑法第185條之3第1項之法定刑範圍及其提出之求刑範圍內容,可認被告確係在充分得知法律效果之情況下,出於自由意志同意上揭願受科刑之範圍,並同意法院依照其等就求刑範圍之合意拘束而不對其為緩刑之宣告。是本件雖非被告首先表示願受科刑之範圍經檢察官同意後再予以求刑,然依前開說明,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第1項規定並無指明適用範圍僅限被告首先自行主動向檢察官表示願受量刑之條件,則在無妨被告訴訟權益之保障下,基於公平正義原則,應不能排除非被告首先自行主動向檢察官請求之情形,否則,在未違反被告訴訟權益及公平正義之情形下,就被告與檢察官實質上已達成認罪協商之事項,開啟法院得不受當事人合意拘束之量刑權力,恐非立法者之本意,亦非當事人所樂見。原審判決於理由中審酌量刑事由後,以被告庭後於108年4月25日出具悔過書請求緩刑,認定被告未明瞭其與檢察官協商規定及其效果,且因係檢察官先就科刑範圍有所表示,始經被告同意,並言明「不為緩刑之宣告」與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第1項規定不符合為由,而判處被告有期徒刑3月,併科罰金2萬元,並未在檢察官請求範圍內判決,自與上開程序規定有違,檢察官上訴意旨指摘及此,為有理由,應由本院予以撤銷改判。

資料3(乙說)

臺灣臺北地方法院110年度簡字第64號判決要旨:

……刑事訴訟法第451條之1所定簡易程序求刑協商制度,不論其第1項「偵查中求刑協商」或第3項「審判中求刑協商」,皆在擴大簡易程序力求迅速審結之功能,同條第4項乃定明除有該條但書情形外,法院判決時,應受檢察官求刑或緩刑請求範圍之限制。又基於尊重當事人意願而為判決,同法第455條之1第2項復規定:「依第451條之1之請求所為之科刑判決,不得上訴。」此所謂「依第451條之1之請求」,自包括該法條第1項「偵查中求刑協商」及第3項「審判中求刑協商」所為之科刑判決,皆不得上訴,以落實此等輕微明確案件早日定讞之立法目的,固為最高法院96年度台上字第6861號判決見解。然本件檢察官雖與被告達成每個罪均處有期徒刑6月,如易科罰金得以新臺幣2,000元折算1日,應執行有期徒刑1年之刑度協商,但被告與辯護人另又具狀請求變更協商。是原協商基礎已不存在,本院雖以舊協議內容為判決,但本件判決兩造均仍得上訴,附此敘明。

資料4(乙說)

臺灣雲林地方法院110年度金簡字第8號判決要旨:

……被告與檢察官達成偵查或審判中求刑協商後,於法院簡易判決處刑前,當事人可否撤銷求刑協商合意,法無明文,應解為法律並未特別限制被告此部分之訴訟權利,本於簡易程序實質求刑協商程序之規範意旨,應可參考同法第455條之3第2項協商程序之規定:「被告得於前項程序終結前,隨時撤銷協商之合意。被告違反與檢察官協議之內容時,檢察官亦得於前項程序終結前,撤回協商程序之聲請。」即被告仍可隨時撤銷求刑協商之合意,檢察官亦得於被告違反原先協議內容之情形下,撤銷求刑協商,此際因一方之撤銷而已無協商合意可言,法院自不受原應於協商範圍內為判決之限制。

  • 發布日期:114-03-12
  • 更新日期:114-03-14
  • 發布單位:臺灣高等法院文書科
回頁首